《Pokémon Go》与Groupon,一个是AR手游,一个是团购网站。尽管两者有很多不同的区别,但遭遇大致一样:火箭般的升空,但缺乏燃料计划来保持腾飞。
经验教训
《Pokémon Go》的发展其实符合游戏世界的普遍规律,任天堂的第一款手游《Miitomo》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况。但借助增强现实元素,《Pokémon Go》本可以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历史。但三个关键的失误令其走向和Groupon一样的命运:
1. 没有为病毒式的增长做好准备。企业家都梦想会有指数式的增长,但这其实只是一场噩梦。每当《Pokémon Go》在一个新地区上线,游戏都会因服务器过载而变得非常不稳定。因此,任天堂在发行之后便一直在修复这些问题(现在还有很多的Bug),而不是对产品进行迭代。这是Groupon所犯下的错误,他们也承认了这一点。
2. 没有尽快打造出一个社交圈。 坦白说,《Pokémon Go》有点枯燥。因为它缺少一个清晰的产品路线图,一旦收服了所有的小精灵,你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再次捕捉它们。人们会厌倦、对游戏的小故障失去耐心,并最终离开。
社交是游戏的最初目的,打造一个可以留住玩家的社区。这也是为什么社交网络的生命周期比诸如Foursquare这样的游戏化模式应用要更长的原因。应该肯定的是,《Pokémon Go》一开始做得很好,但很快便失去了光泽。
3. 《Pokémon Go》过分关注游戏本身。《Pokémon Go》最初是一个真正的最简化可实行产品,发行之初没有强调应用的商业和交互潜能。任天堂本应该鼓励开发者去打造《Pokémon Go》之外的世界,而不是关闭它们。一对一的战斗模式、信息互动、以及当地商业合作关系本可以成为留住玩家的元素。
你需要打造一个生态系统。比方说,谷歌开发了一个搜索引擎来为用户提供了有用的免费信息,并因此赢得了消费者,其用户群不断增长,谷歌也借此扩充自己的搜索产品。
失败未必成定局
《Pokémon Go》已经失败了吗?它能够挺下去,但这并不容易。
Groupon和《Pokémon Go》之间一个重要的差别是,《Pokémon Go》在技术上比其他竞争对手有优势。因为Groupon的模式很简单,一夜之间就能冒出无数的模仿者。但增强现实更为复杂。Niantic在2011年就发行过增强现实游戏《Ingress》,在弥补《Pokémon Go》的不足上有着更丰富的经验。
《Pokémon Go》证明了AR有可能发展成一个平台。如果能够更强调社区而不是游戏本身,这款游戏就有很大的机会存活下去。在2011年发生下滑后,Groupon推出了Groupon Goods并试图打造一个社区。现在这个服务占公司应收的50%,但这并不能让其恢复昔日的荣光。
《Pokémon Go》还有时间,不过只有快速进行迭代才能夺回不断流失的用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