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称【心理向】,但我的动机比较肤浅,其实只是把我所看到OL上的现象(正负面都含),结合我这个民间赤脚心理咨询师(就是还没证的意思)的一些经验,给对号入座罢了。
1.孕妇效应
指:几乎每一个孕妇和孕妇的家人,会在妊娠期发现同一时间准备生孩子的孕妇忽然增多了。
心理:之前不注意的某类人或某类物,在突然和自身建立密切联系时,当它每次出现,不会向以往一样漠然不注意,而是出现一次就会加深一下印象,会产生该事物的出现频率增加了的错觉。
另如:
刚买的手机就发现满大街都是。
刚听到的观点或刚学到的知识,总能碰巧马上就能应用上。
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运气不够好,因为好运的过去慢慢不记得了,霉运的经历总会不断回忆而且对别人常常提起。
三国杀现象:屯田红桃过多的即视感;偏偏总抽到主公/忠臣/内奸;为什么总是自己方阵营里混入坑B。
2.习得性无助
指:消极体验积累之后,会影响之后每次重复该场景时候的心态,产生先决放弃的念头。
心理:失败的经验是人类生存的好帮手,能够帮助人类降低风险、避开天敌、适应自然,并且能够总结成应激处理方法的模板,做到迅速决策和行动。不过因人而异时,有双刃剑的功效。对于那些行动力不足的人,失败历史会让人觉得更不愿意尝试和挑战。
例:
①一个鱼缸中间放上玻璃板,玻璃板两侧各放一只鱼,彼此是天敌。起初,捕食鱼A会不断撞击玻璃,试图吃掉弱势鱼B。经过长期挫折之后,A鱼的鱼头已经扁了(戏剧效果),于是它不再向玻璃板靠近了。后来抽走玻璃板,两条鱼依旧在各自的范围内游弋。
②10猴子抓香蕉和高压水枪不得不说的故事。这个广为流传,不写。
三国杀现象:内 奸对自己身份使命的不遵从。由于内奸的获胜条件最苛刻,而且角色属性注定了两头得罪的下场(所以大家对“国士无双”这个评价的给予是最吝啬的),又因为内 奸这个名字带有的猥琐气质,使内奸不是一个人人都愿意当的身份(跟8090后从小受善恶二元论教育有很大关系),最后不得不说的是其他身份对内奸总以俯瞰 的姿态对待(有多少人没用过“小内”来称呼内奸),使得内奸不得不以一种破罐破摔的态度来接受这次抽中了内奸卡。破罐破摔的下一个动作就是睚眦必报。所以 才有那么多死忠和撕票。
3.鸟笼效应
指:当一个人买了一个空鸟笼放在家,过不了太久,他就会不得不把鸟笼给别人,或者买鸟放进去。因为每个人来访者都会问,鸟怎么死的。不厌其烦的主人不会忍受得了对每一个人去解释自己就仅仅愿意挂一个空鸟笼。更有趣的是,即使解释明白了,在别人眼中,这个人也是异类,有病。
心理:人受制于环境和舆论的影响,很难彻底不受其干扰。
三国杀现象:孙策主的反贼盲狙貂蝉;主忠盲狙2张;曹丕主的反贼盲狙荀攸;曹丕局谁TM会选鲁肃当反贼!即使有也盲狙他到没有才行。
4.沉没成本
这是经济方面的词汇,其背后的心理活动是我要说的。
指:已付出的,没有获得收益,或收益很微小的投资。可人们往往选择继续对其投资,为了能对得起之前的成本。
心理:人的潜意识都希望自己完美,希望事物完美,所以对自己造成的错误,即使认识到了错误也难以对他人承认。而且会始终对此有天真的一面,希望扭转自己的错误,重新回到正常。这也就是为什么上级领导在面对下级时,特别难去坦承自己的偶尔无能的一次或一面。
如:炒股票被套牢,其实理智上大家都知道应该趁早止损并且是随时可以做到。但往往股民们不断追悔着自己错过的每一个应该止损的瞬间,但裆下仍旧弯不下腰面对自己的损失,放任损失不断变大,于是更难下决定“断臂”,恶性循环。
三国杀现象:①一条死路走不通时,人舍弃不掉曾经的投入,所以不会变通。越来越多见到主忠方或反贼方,都默契地每每选择快节奏互爆,习惯性漠视场上的第三方势力。即使局势演变成需要内奸控场,慢局蓄爆博弈找机会时,依旧没心没肺的打光手牌以卵击石。②另外一个典型的沉没成本案例就是邓艾、钟会、张春华等(非内奸时),当阵营里有这样的打后期武将,帮他觉醒就是个“双向趋避式难题”,也就是面临问题时最复杂最难的一种。很可能当他觉醒了,他翻盘了,而且是大劣势翻盘,但前期把队友等死,把己方输出成本和手牌成本放在自己人身上为了助觉醒,才是演变成劣势的原罪。
我不黑武将。我的上一个帖子还讲了钟会主公不错的适应性。但换一个角度,如果理解“双向趋避式难题”给己方带来的心理压力和负面体验,以及高失误几率,就会理解沉没成本的意义。另外有一句话我在贴吧上看见:每个钟会死的时候带着的权,都是无故损失的团队资源。
钟会队友的“双向趋避式难题”
趋是指人想做的事的原因。避是指做这件事的顾虑。
比如我在吃东西,但是我不高兴,我怕胖。吃是趋,怕胖是避。
比如我决定减肥,但我不高兴,因为我舍不得美食,而且怕把自己弄营养不良。这时候,减肥是趋,舍不得是避。
方向一:不管钟会
趋:因为胜利条件是要消灭对方阵营,所以打击对方才是正途,哪怕让对方先减员创造出优势也好。
避:如果不管自家的白板,那可真就是白板,如何打得赢对方。心中有此顾虑。
方向二:管钟会
趋:钟会觉醒还是很强的。
避:曲线救国真的好吗。
所以钟会的队友同时有这两个方向的想法,互相交织,挣扎。团队负面体验很强。
以上不针对特殊情况。
5.破窗效应
指:当一面窗户完好时,可能会一直完好下去。但当它被小朋友们用石头砸破一个洞后,便会有更多的小朋友觉得这里可以砸,反正不完整了,会以极快的速度彻底变成一扇破窗。
如:①小区的一个角落期初是干净的,一旦有垃圾在,就会有人随手也把垃圾扔在一块,而且没有多少罪恶感,也会有人误以为是放垃圾的地方再增加垃圾,很快就成为垃圾场。②电脑桌面是干净的,就很容易保持,但一旦文件形成了一点规模,稍微懒得收拾几天,就会很快变成难以收拾。
心理:破罐破摔。落井下石。
三国杀现象:血限嘲讽。空手牌嘲讽。2手牌和0手牌的数理防御力差距远没有现实中那么大,就是因为0手牌或1手牌会激发破窗效应,从而让一个武将死的特别快。
6. 7±2法则
指:绝大部分的人,同一时间能注意到的事物目标,数量一般是5~9个。
如:① 打开多个网页时候,就不能全都同时注意到了,需要看完一个关掉一个才行。②仅有几个朋友的饭局,还能做的好社交,都关照到,如果超过6人甚至更多,就已经 变成party,不需要面面俱到了(喝酒也喝不过来啊)。③游戏复杂度:魔兽对战>星际>dota ≈ 三国杀>网游>手游(暴露年龄了),其实区别就在于关注目标数量上。魔兽对战需要关注:鼠标、键盘、耳机、主视角、多线操作、已方英雄、己方部队(有时候 需要注意到每一个)、野怪、地形、敌军英雄等级、其背包道具、敌军构成、敌军科技、敌军攻防升级情况、右上角3类资源的情况、小地图等等。是注意目标数量 最大最庞杂,最难驾驭的一种游戏。
三国杀现象:
三国杀中武将操作难度的梯度如:钟会<高顺<步练师<袁术(因人而异的情况比较多)……<太史慈<荀彧<……<鲁肃 ≈ 诸葛亮
区别也是关注目标的多寡,需要关注目标越多的武将,关注目标的数量越容易溢出,忽视和犯错误几率越大。
加上打牌随意的态度、聊QQ、YY或直播的影响,都会使能关注目标的能力自主削弱,减少了能力目标数量。
“7” 并不是固定的数量标准,它指的是常态平均值。有的人天赋好一些,或身心状态比较好,能关注到8或9个目标。但亢奋和沮丧情绪作用下,会小于7。而且更多的 目标会造成更大的混淆。也就是当出现8个目标,某人能处理6个,但当出现10个目标时,由于压迫感和紧迫感的存在,可能只能处理5个。最明显的体现在鲁肃身上。
鲁肃我认为是全扩需要关注目标数量最多的武将。好施缔盟,几乎场上7个人选都需要注意力同一时间涉及到,而且缔盟的时机、手牌结构调整、打牌差还是打爆发、注重自我保护还是注重输出等等是每一个鲁肃需要面面俱到的方向。
参 照这个法则,对于路人中一些胜率比较低的队友,就要怀疑其游戏专注度和关注目标的能力是不是正常。比如胜率47的2张,大家扔给他3件装备,他可能还应付 得了,如果给了他8件,就要做好心理准备,很可能出现贯石斧没给曹植、给5号位一个寒冰剑、铁索捆了贾诩等应接不暇造成的错误。
人应该知道自己的常态和极限在哪。如果性格比较急躁,打牌不稳,那就应该预估到情绪对自己发挥的影响。如果在其他地方正在分心,就不要轻易选择鲁肃、诸葛亮、张郃等。
最 后说,对于一些意识区偏小的玩家,可能最多注意到6个左右目标,一定要注意不给自己太大的环境压力,少选操作难度太高的武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适当给自 己的任务瘦身。比如8张手牌有顺拆有无中,资深玩家可能会先无中,再顺,再拆,把牌都拿在手里,再选择最优解。但这样做未必适用任何人,因为前文提到更多 的目标会产生压迫感,使人无所适从,时间进度条的变短加重了人的紧张感和焦虑,可能会激发毛驴效应(下楼层会解释),所以可以不同时考虑几种打法,只认准 一种,比如就打死人,把手牌朝一个人身上招呼,放手去做,才是自身能力最大的发挥。
这样未必不适合高端玩家,在5秒房,三思是负面技能,所以给目标数量“瘦身”就很重要,始终先拆后顺就很节约大脑资源。
武将总胜率来看,钟会、步练师、袁术、荀彧等很高,就说明绝大多数人还是适合去驾驭操作复杂度较低的武将。而诸葛丞相在路人中。
7. 毛驴效应(布吕丹毛驴效应)
指:某天,平常只被喂一捆饲料草的一只毛驴,同时得到了两捆,而他至多能吃其中一捆。毛驴站在两堆数量、色泽、距离似乎都差不多的两捆饲料之间,不断大量,不断衡量,不断为难,最后饿死了。
心理:人有的时候虽然有选择的充分自由,但没有永远做到正确选择的能力。但选择是对大家都公平的情况下,人下意识要找到失败的原因,而最后发现,只能找到自己的身上。因为你没有变得更睿智、更高效,会发现怨不得任何人。而事实上,这么想很内伤。因为人们越来越对“错过”这件事无法释然了。
如:经 济不发达,物流不便捷的时代,某商店里只有5款牛仔裤,你很轻松选择了一个最好的,即使后来穿着发现拉链很钝,夹【哔——】,但也不会很闹心,因为“我” 已经尽力,是物质条件不充裕。而现在……双十一又来了,如果你买回家后穿了一阵发现不喜欢,你怨不得任何人,因为网上有数不尽的选择给你提供,理论上绝对 能满足你即使很特殊的需要,只是你没做对选择而已,你只能怨自己。而且,究竟有多少人到现在还尚未患上了毛驴一样的选择困难症呢?
如何解决呢?
其实“6”里面提到了,就是减少选择的范围。有时间限制的选择,就要缩小范围,否则会不断焦虑下去。
7.零和博弈
我发现好多人和我一样喜欢博弈论,顺笔给博弈论科普一下。
博弈论是运筹学中的重要理论。掌控自己还是指挥一个团队,都是运筹。
博弈论,或整个运筹学,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战争、体育竞技(电子竞技也是体育哦)、社交、商业市场(注意它不能称作经济)
心理向的贴,我聊博弈论,不仅不跑题,且正中靶心。
比如心理问题的产生有两方面因素:
①自身认知的困惑
②人与人之间互相认知的困惑(也可以说人群中角色认知的困惑)
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困惑的一切,说白了,就是不理解他/她为什么会那么想/那么做,也就是跟自己预判的不一样,而产生的心理障碍。
这就是博弈的第一步,预判。
第二步,根据预判行动。
博弈的第三步,还是预判,不过此时是接收到博弈对象的博弈动作新情报后,做出的下一步新预判。
第四步,行动。
以此类推。
所以博弈论图示的基本模型就是2×2表格。
行动的问题就是执行力和控制力的问题,放到三国杀里面,主要是冷静、果断、精确(别不小心点弃牌键),再有就是好网速。
所以博弈的核心关键就是揣摩心理、预判。
无论是海盗分赃,还是囚徒困境,还是最后通牒游戏,都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零和博弈是指:当你有了,我就没有了。如果我有了,你就干看着。
够白话文吧。
比如和女朋友讲道理,两种情况,我输她赢或者她赢我输。
例子举错了,这是伪命题,重说。
两老爷们掰手腕,赢者1分,输者0分。我俩一局下来,总分肯定是1分。这就是零和博弈。
零和博弈才是游戏和竞技的根源思想。
“经济学”不是零和博弈,经济学是一个大门类,所以专业点说,应该是商业市场不是零和博弈。为什么商业市场不是零和博弈我会开一楼番外篇再讲。
再举个零和博弈的例子,让零和博弈立体一点。
我国前几年取消了农业税,好像很伟大的样子,因为皇粮国税2千年,终于没有了。
可 是我国的农业利润一直是很小的,因为远没有发达国家那样成熟的机械化。农民很少有发家致富的,绝大多数都在农村财富平均线和贫困线附近(这俩线好像差的不 远)。收成好的时候不挣几个钱,还得上税,气候不好减产时候,根本就是赔钱,肯定就得靠政府救济和补贴了。这时候税务局还去收税就真的跟搏斗博弈没什么区 别了。逃税漏税,死活没钱交税比比皆是。
同时为了维稳,政府就拿农业税收上来的钱,去补贴农民。
所以取消农业税,变相大大减轻了政府对农村的财政补贴压力。
零和。
三国杀现象:
除极特殊人为情况外,三国杀每一局都是分胜负的,100%的胜率由三方势力零和。
为了让心理预判的环境模型简单一点,我们就拿3人主反内残局来说三方零和博弈。
村长@幻影心 也说,主反内看的不是武将强度,而且也提到了枪手现象。非常具体的三方零和博弈场景。
要从零和博弈中胜出,预判特别特别的重要。如果我是那个枪法最准的枪手,我只有预判到我将处于最最恶劣的环境,从而让自己在另外两个人心中真的很弱势(比如让他们亲眼看见我只装了1发子弹),才能有机会逆袭,活到最后。
如此便能很好的理解——明明残局里孙权那么强,却在群内的主反内局中胜算很低,因为孙权就是那个枪法最准的枪手。期初我爱用貂蝉内,而且确实控场比较顺,进主反内的次数很多,可就是赢不了,甚至有一次我控场快赢了,主公火攻自己自杀了。雷同的还有左慈。
这些都是预判没做好。
比如我貂蝉内主公自杀的那局,其实是有很多征兆的,但是当时控场太顺了,离间基本上想压制谁就压制谁,就大意了。
现在大家都知道主反内时候,示弱的重要了,越来越多的路人局孙权主公进主反内也学会不吃桃不挂防具了(挂个一般的兵器反到没事,有时甚至更好)
所以博弈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手通过牌风、语言来了解搜集如下信息:
(可能你一直这么做,但没清晰的写下来)
对手的①性格②心情③素质④城府⑤游戏宗旨(比如觉得撕票是不是理所应当的)
这些信息的采集在路人局几乎是一次性的,等于每局用一次读心术技能刷新球。不过当我多少开始试着耐心一点品察博弈对象的信息,运筹帷幄的感觉就越来越强。
相信大家当反贼时候,经常会遇到内奸莫名其妙就死忠死忠的了,可回头想想还比较情有可原。
比如明明不必要打击内奸(比如钟会内),却还是打击了内奸;或者语言鄙视了内奸(13楼的“习得性无助”有详细描述)。
大家当主忠时候也一样,也会在内奸措手不及的撕票了之后,想想觉得还是合乎情理,也有的玩家到最后也还是没想通为什么就撕票了。
我在8区,除了传说中的秀逗魔导士“坑主公杀队友”意外,我遇到的内奸几乎可以分为两类:有撕票倾向的内奸、无撕票倾向的内奸。第三种必撕票型内奸除了坑哥以外没有。
现在我们来说一个有趣的事,就是“内奸保护不计负场”
原来三方零和博弈,人数是3:4:1,实力或胜算也约等于0.375:0.5:0.125(主忠方的数值比0.375更小,但姑且这么算吧),大家抢数值为1的胜利,能够形成一个基本正常的生态。
可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不知道什么来头的东西。你说他不重要,可他的力和谁去博弈还是能影响局势,不得不考虑和顾虑。可你说他重要,这厮根本就不怕输啊,可以胡来,快意恩仇睚眦必报甚至恩将仇报的呀!
理解了零和博弈,还能很清楚的看见哪些内奸是控场内,哪些内奸是快播内(缅怀于神将,请在我手机里的三国杀传奇中继续彪悍)。
从胜率上说,钟会邓艾看起来很像是内奸中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代入零和博弈的视角,来看就能发现,他俩学优品不优。(画外音——钟会&邓艾:“我俩招你了吗”)
为什么?因为欺负老实人。
我上学的时候我妈妈就告诉我,如果一个人欺负老实人,那他一定品德不好。
欺负老实人,在三国杀身份局里面就是压榨弱势的主忠方。
我们看一下三方实力对比和博弈环境。主忠方:主公武将不强不弱、忠臣可能强可能不强;内奸:钟会邓艾天然呆;反贼:几个核都有可能,大小八神很常见,最次也是贴主位菜刀,或远位置无视距离武将。
反贼这环境一看,我不理你内奸,我直接和主忠方进行已方优势博弈,找机会速推,或者看情况先杀掉“陷阵”在反贼堆里的可怜忠臣呗。
钟会邓艾怎么获得和找胜利机会呢?如果反贼乌龙了,比如盲狙自己人了、有人掉线了,那主反两方就变均势了,内奸就可以慢慢好好的各打五十大板一百大板,耗到残局控场。
或者在主忠方不得不牺牲己方输出力量帮内奸觉醒,养虎赶狼。
所以反贼胜算大于5成,而主内分剩余的部分,还得需要主内博弈(你帮我觉醒啊,我好帮你打反贼啊),内去瓜分吞噬主忠方的胜机。
有独立控场能力的,比如祝融、凌统、庞德、徐晃甚至夏侯渊(夏侯渊是一流好内奸呐),虽然武将强度和嘲讽都不高,却都是控场内,实实在在可以压制反贼,在反贼的博弈关系里占据地位的,非快播内。
番外篇:为什么商品交易不是零和博弈
举个栗子。
我每小时能炒1道菜,值11块钱,或者每小时做1件衣服,值9块钱。
每天工作俩小时,温饱无忧。
我邻居每小时能炒1道菜,值9块钱,或者每小时做1件的衣服,值11块钱。
他敲门问我要不要和他交易?
答案是一定要。
于是我每天炒2菜,他每天做2件衣服。我俩交易其中一样。我穿到了更好的衣服,他吃到了更好的菜。更重要的是,我俩原来每天产值是各20元。现在产值之和是44元。
如果菜涨价了或衣服涨价了,我们新的博弈就开始了,但一定始终都是1+1>2的收益。
经济学专业的同学会懂这句话:最明智的做法不是发挥你的绝对优势项目,而是应该发挥相对优势。
经济学界有句话:当货物穿越边境更多,士兵穿越边境就会变少。
贸易和专工都会让国家和个人的利益最大化。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每小时能炒1道菜,值11元,或做1一件衣服值10元。我邻居每小时能炒1道菜值9元,每小时做1件衣服值10元。我还要不要和他交易??交易后我们的生产总值会变高吗?
8.逆向合理化
指:人面对已经改变或被迫改变的现实,对其有不同程度上的不满意时,对其深入挖掘其正面作用,并对其放大的心理,叫逆向合理化。有点像自我心理安慰。
【我写的这些个定义全都不是官方范文,都是我用自己语言总结的,因为我作为一个自认为独特一些的三国杀玩家(我应该同年龄段里面喜欢心理学的人当中三国杀打的最好的!) ,我不想当知识搬运工,我要以我的理解诠释和描述。】
例 如:①从超市买东西买错了牌子,回家之后发现了,买回来的质量不如计划要买的那个好,但心里会对自己说其实换换别的牌子用用也挺好,还省了点钱。②今天本 来准备写卷子写到凌晨1点写完为止,但不小心睡着了根本没写完,第二天会跟自己说:总缺睡眠对身体也不好,昨天就当补觉养精神状态了。
心理:所以逆向合理化是人心理的一个基本防御机制,是帮助人们在面对自己错误的选择,或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时,反而能寻找发现到事物好的一方面,让自己坦然接受现实。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人,有的人是有豁达的心和远见,也有的人仅仅丢了马心里难受,所以发动技能“逆向合理化”罢了。
三国杀现象:
路人局,当A玩家把牌序打错,而且自己意识到了,甚至对手队友都看得很明显,你猜这名玩家的动作和心理有几种可能?
① “抱歉,我坑了”
② 不声不语,要面子不认错,但心里面在内疚
③ 心里觉得无所谓,谁不犯错,谁不常犯错?
①和③,与②相比,比较少见。大多数人跟陌生人一起玩还是要脸儿的,所以②的情况最多。
那假设我是C玩家,和A是队友。我遇到这种情况,并且我是个爱喷人的家伙的前提下,我可能有如下做法。
面对①——本来想吐槽,但看人家直接道歉了,就往往不说什么了
面对①——还是喷了——①的反应是:我都说我错了,还墨迹什么
面对②——喷之——②的反应是:默默不回应
面 对②——喷之——②的另一种反应:巴拉巴拉说自己是怎么怎么对的,其实也没打错,牵强附会说一些理由,比如早晚得打内奸。“要不是因为谁谁谁误导我/谁谁 谁选个白板,我能盲错人吗/我能不这么打吗!”。再或者从谁喷他的话里面逮住有争议的方面,定义别人不会玩,或者骂人,以壮声势。
面对③——喷之——③的反应:无脑对喷,或者无所谓爱答不理。
大家明白了吗?除了最后一种情况外,其余的情况都是因为喷别人的过错导致局面更失控的,这时候团队胜利的目标已然是走远了。
传 递负能量和骂人的时候,最能激发人的逆向合理化心理。因为撂不下脸面承认自己打错了的人,就已经处在心内挣扎的状态上了,而这个时候激烈强调他的错误,会 使人更下不来台,潜意识更难以接受自己错了的既定事实,从而更过激地触发抵御心理。使问题从理性层面转移到感性层面。从就事论事演变成人身攻击。
所以,不只是从个人的素养的方面讲,我们不应该随意口无遮拦地指责别人。从维护团队士气,以至达到共同目标的现实层面上看,也不应该无脑喷人。应该以理性的角度去提醒劝告,这样更能让人接受,并且能真正避免下次出现错误。
逆向合理化概念应用很广。我记得看过一篇如何理解逆向合理化用来追女神的文章,里面跟我理解的一模一样。有情趣的童鞋可以搜搜找找。
8.逆向合理化
三国杀现象其二·冲动消费:
说起来冲动消费中的逆向合理化心态,走遍全球都适用。
比如说,刚出的新武将,看技能之后脑杀觉得好强啊,然后就瞬间入手了。等实战时候发觉有些失望(如果特别失望就会跑来贴吧怒喷运营商边疯了),这时候眼前的事实隐隐说明了当初决策时候判断力不够,否定了原来自我评价的价值和运筹能力,于是人的潜意识就会寻求平静,解决心态失衡,所以会深入挖掘这个武将的优点,或者去把它和更贵更坑的武将去比较,或者安慰自己“反正用的折价券”,如此。
我遇到过不止一个如下的情况。
某玩家看某个武将很牛X很逆天,或者被这个武将虐不爽了,本来专注银两的武将的他,决定买一个武将,比如SP赵云、SP貂蝉、张春华、贾诩。买完之后发现,这些武将其实也有很多短板。然后就会想弥补自己的错误决策,去买入更强大更正确的武将。这里面存在马太效应, 后文补充开一楼介绍。再后来发现,再凑合凑合可以亮灯了,于是又冲动买下了可买可不买的武将,然后进行逆向的自我开脱。可是后来又不小心发现可以努力一下 拿到左慈了,再重复一遍心理活动。再后来,发现有任务满30个武将可以换高端秀,于是又。。。往复之后变成人民币大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