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0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到1975年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尖兵一号”成功升空;从2003年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登天到2007年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发射。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在探索太空的进程中,开创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尖兵一号”卫星回收现场。图片来源:科普中国)
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拥有了世界领先的尖端航天科技,然而,在60多年前,科技拓荒者们才刚刚坐着绿皮卡车进驻戈壁滩,开始在航天领域的探索。网易城建式沙盒手游《第九所》将镜头聚焦于那一段不为人知的科研奋斗史,玩家可以在游戏中亲历祖国航天事业“从0到1”的蜕变。
①卫星也需要有好“视力” 从零开始的科研新征程
时间回到上世纪70年代,航天科研人员正在积极筹备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的设计工作。遥感卫星主要用途为国土资源普查,这就要求卫星需要拥有“好视力”,如果不能把配套的遥感相机制作出来,这颗卫星就无法完成观测任务。
但当时我国的航天科研事业才刚刚起步,在研制遥感相机这个领域上,科研人员一无设计基础、二无图纸资料借鉴,只能从零开始研制。他们通过反复分析试验、大胆尝试新技术,突破了多个技术堡垒,终于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代胶片型航天光学遥感相机。
对于共和国的科技拓荒者们而言,“白手起家”似乎早已成了家常便饭。正如在《第九所》中,各位研究员坐着绿皮大卡车来到荒凉的戈壁滩上,对抗着恶劣的荒漠气候,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从第一顶帐篷开始,搭建起自己的科研基地,开启研发“两弹一星”的征途一样。
(《第九所》研究人员刚到达基地)
(初具规模的基地)
没有石材煤炭就自己建工厂去生产,粮食短缺就自己去放牧打渔,在资源紧缺的条件下,《第九所》的科技拓荒者从未退缩。
他们在这片荒漠上自力更生,从难以突破第一宇宙速度的一级火箭到翱翔宇宙的三级火箭,科研人员们攀越了一个又一个的科研高峰,创下了“两弹一星”的伟大事业。
②天寒地冻的沙漠中筛出火箭残骸 克服艰难险阻
1974年11月5日,研制了三年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进行了首次发射。但在起飞后,火箭姿态失去稳定,偏离预定轨道,在升空后20秒发生了爆炸。
面对实验的失败,科研人员在痛心的同时,迅速开展了回收检查工作。他们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中把沙漠翻了一尺多深,拿筛子把炸碎的火箭卫星残骸筛出来。最终他们找到了卫星发射失败的原因——火箭中一根铜丝的断裂。
在经过了失败总结和纠正后,1975年11月26日,科研人员终于准确地把我国自主研发的返回式遥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让它飞向浩瀚太空。
(“尖兵一号”发射成功瞬间。图片来源:人民网)
从“尖兵一号”的成功发射中不难发现,纵使科学的道路上有再多艰难险阻,只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就一定能最终冲破难关。
在《第九所》的电子实验室里面,研究员也能看到“两弹一星”的科技拓荒者们在黑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演算步骤,不断地观察着实验结果、仔细地记录下每一次数据,为下一次航天试验做好准备。
每一次火箭的成功发射背后,是科技拓荒者千万次精密推算的结果,而丝毫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火箭发射的失败。在《第九所》的航天试验中,研究员们将切身感受到每一次飞行任务的完成的来之不易。
(《第九所》中火箭试飞失败)
在《第九所》中,每一次的航天试验结束后都会生成一份试验飞行报告,报告的实验结果也会给出修正建议。希望研究员们也能像科技拓荒者一样,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找寻原因,攻下技术难关,完成最终任务。
(火箭试验飞行报告)
③跬步千里,更多航天科研新篇章等你开启
1975年11月29日11时许,“尖兵一号”卫星返回舱按预定的计划返回到地面。由发射返回式卫星掌握的天地往返技术,也为后来的载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测工程提供了更多可能。
科技拓荒者在前期一步一脚印积累下的宝贵经验,将使后人们在航天探索的路上走得更远。所以各位研究员在航天联络站进行火箭试飞实验时,可以多作尝试,积累经验,为之后即将到来的“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科研工作做好准备。
(尚未公开的科研征程)
在那段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里,科技拓荒者们进深山、入戈壁,在缺少相关科研经验的情况下,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无论是“两弹一星”成功研发,还是“尖兵一号”从无到有的蜕变,都是中国科技拓荒者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伟大壮举。他们所表现出的“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也在继续激励大家砥砺前进。
在回顾了这段艰难的航天岁月后,各位研究员对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还有更多内容在《第九所》中等待大家挖掘。欢迎到官网(https://djs.163.com/)预约《第九所》游戏,也可以关注“第九所”官方双微,了解游戏第一手上线资讯,加入科研队伍。
关于《第九所》:
《第九所》以我国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的重大科技项目奋斗历史为背景,以城建式沙盒建造为游戏模式,讲述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的感人故事,让我国科技先驱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再次得以展现。谨以本作品致敬所有共和国科技拓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