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中国父亲如何当,出人意料地火得一塌糊涂,收视率、点击率、话题度都高企。红火背后,当然不是孩子萌或者有明星那么简单,那么,是不是契合着什么社会乃至时代温度呢?
真人秀节目少不了观众评头论足,当然批评声也不绝于耳。而首当其冲被网友专家齐批的就是曾经的跳水冠军田亮。他的女儿Cindy突然来到农村“艰苦的环境”很不适应,哭得一塌糊涂。尴尬的田亮手足无措,也不耐烦起来,问孩子“你是来表演哭是吗”,又暗示性地“责怪”孩子,弟弟妹妹都不哭,她却闹。心理学家李雪是这样说的,他和女儿感觉隔得很远很远的,就希望孩子不要给他惹麻烦,不停要求小孩不要哭,他不会停下来感受孩子的感受,陪她度过这段不安。
没想到在第一期饱受争议的田亮,在以后的节目中却成了“中国好父亲”。第四期,节目组玩起了一个游戏,让其它爸爸扮演坏人去砸小朋友们保护的鸡蛋,测试孩子们面对突发事件的反应。Cindy又大哭起来。不过这一次,田亮不再“指责”女儿,而是蹲下去耐心交流。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哭是情绪的表达,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或者放任不管。有育儿专家就说,父母应该高兴,证明孩子体力和肺活量很好,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优势引导到其它地方去。这一次,田亮做得不错,他女儿也比较快不哭了。
逆转背后:只有“懒爸爸”,没有“坏爸爸”,除非对下一代缺乏责任感
田亮当然不会不爱自己女儿,只是和其他几组爸爸一样,他一年到头都在外拍戏,和女儿相处的时间很少。所以,也和其他几位父亲一样,多少面对独自带孩子的情景不知道如何是好。不过,据说这样一期节目让田亮夫妇意识到了女儿的适应能力不如他们想象的那般强,当然也让田亮在失败的经验中总结起来。
中国台湾的学者关注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作用关注得比较早。有学者在做了很多访谈之后发现,在父母没有育儿知识和经验的状态下,在育儿初期时,激发这些父母面对育儿问题而不是逃避的动力,主要来自他们对家庭的承诺,他们认为,为家庭“尽责”是重要的,因此愿意面对抚养孩子的责任。而一开始,他们可能会用错误的方式来履行自己的责任,例如认为自己最重要的是挣钱,让孩子衣食无忧,不过,有责任感、对家庭有承诺的男性在合适的契机就会转变过来,更好地带孩子,适应父亲的真正身份。